【澳洲研究】常挖鼻孔易致黏膜受損 細菌入腦增患阿茲海默症風險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11/15 12:59

最後更新: 2022/11/15 13:03

分享:

分享:

有澳洲研究指出,常挖鼻孔易致黏膜受損,可令細菌入腦,增加患阿茲海默症風險。

很多人都有挖鼻孔的習慣,不衛生之餘,更會增加患上腦退化症的機會。澳洲一項最新研究指出,挖鼻孔、拔鼻毛的習慣,容易導致鼻腔受損,細菌有機會入侵腦部,增加患腦退化症的風險。

最新影片:

澳洲格里菲斯大學(Griffith University)今年2月於國際學術期刊《科學報告》發表一項研究,指「肺炎披衣菌」除了可引起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外,更可能與阿茲海默症有關。

研究團隊透過老鼠進行實驗,發現肺炎披衣菌可透過嗅覺神經,入侵中樞神經系統,導致腦中Aβ類澱粉蛋白聚集,形成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蛋白質斑塊。團隊亦指,鼻腔內的嗅覺神經直接暴露在空氣中,病毒和細菌可以繞過血液屏障,透過嗅覺神經直接進入大腦。

負責研究的教授James St John表示,研究團隊正著手進行另一項研究,以證明人類大腦中亦存在相同的鼻腔通路,希望能藉此盡快找出阿茲海默症的新療法。

他又提醒,由於雙手容易佈滿細菌,加上鼻腔黏膜非常脆弱,挖鼻孔和拔鼻毛時可能令鼻黏膜受損,增加細菌入侵體內的風險。另外,喪失嗅覺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先兆,他建議長者在60歲開始進行氣味測試。

本港10萬人患有認知障礙症

認知障礙症是常見疾病,據精神健康檢討報告(2017)指出,香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患者高達100,000,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。

導致認知障礙症出現的病因不一,其中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常見,佔香港長者病例約65%。其次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症,另外柏金遜病型認知障礙症、甲狀腺機能衰退,以及維他命B12缺乏等,都是致病成因。

點擊睇認知障礙症十大警告訊號:

點擊圖片放大
+9
+8

患者早期會有健忘、情緒可能有改變,包括感到抑鬱和焦慮等,中期會有溝通愈來愈困難、漫無目的地徘徊、反覆提問等情形出現。病情發展至晚期,更會無法辨認親友、大小便失禁、行為可能變得更異常。要預防患病,宜多做體能活動,保持健康生活模式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hket App儲積分換獎賞︰https://bit.ly/3ClEy1R

責任編輯:羅嘉欣